羅家倫,天鵝洞,魂使
戴永年照片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昆明理工大學 供圖)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我國著名礦冶學家、昆明理工大學教授戴永年,因病醫治無效,于2022年1月27日18時16分在云南昆明逝世,享年92歲。
戴永年1929年2月生于云南省昆明市,1947年9月考入云南大學礦冶系。1948年12月加入“云南民主青年同盟”,194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,曾任通?h城區黨小組長,縣委秘書、第一任政府主席。1950年7月復學,1951年9月畢業后留校任教,1954年9月調入昆明工學院(現昆明理工大學)工作,1954年10月至1956年6月在中南礦冶學院(現中南大學)研究生班學習,先后任昆明工學院冶金系團支部書記、黨支部書記、黨總支委員、系主任,昆明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、真空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等職。1999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。
戴永年于1979年主持創建了真空冶金研究室,1989年更名為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,該實驗室于2004年被云南省政府批準為有色金屬真空冶金重點實驗室,2005年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建設真空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,成為國家首批啟動建設的3家國家工程實驗室之一,也是第一個依托高等學校建設的國家工程實驗室。
戴永年照片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昆明理工大學 供圖)
他畢生扎根云南,踐行著 “立于德,成于學,展于創,益于民”的治學育人理念,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行業領軍人才。他編著了我國真空冶金史上的第一部系統專著《真空冶金》,于1990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評選的國家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;他主持編寫的《錫冶金》成為我國第一部錫的系統專著,被列于國家優秀科技書目;他主編了29萬字的高校教材《有色金屬真空冶金》,1999年出版的《有色金屬材料真空冶金》被列入國家科學技術著作出版基金項目……這些書集合了戴永年的教學和研究成果,為培養我國有色金屬真空冶金人才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。
90歲高齡時,戴永年依然會堅持每天到學校指導研究生的學習研究,對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課題,他經常會查閱大量參考文獻,并與相關老師和學生進行探討。2019年3月,戴永年及夫人趙瑞芳捐贈30萬元,用于支持昆明理工大學“雙一流”建設;戴永年曾先后兩次捐出個人積蓄總計60多萬元,為昆明理工大學分別設立了創新基金、創建“雙一流”大學專項基金,助力學校教育事業發展。
在培養大批專業技術人才的同時,戴永年攻克了有色行業資源綜合利用多項世界難題,在有色金屬真空冶金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創性成果,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影響,特別是錫精煉技術淘汰了傳統方法并推廣至世界所有煉錫廠。
戴永年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、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、國家發明四等獎1項、云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等獎勵,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、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等稱號,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和礦冶科技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。(完)(柴靜)
%9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playlabnyu.com/kunmingfangchan/113915.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!